![]() |
|
![]() |
![]() |
盛夏炽阳映照,青年志节如虹。为推动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基层服务与乡村振兴,8月16日,西南大学重庆黔江守望小分队以“乡村振兴,青年担当”为主题,深入黔江县金溪镇金溪社区,开启一段长达八天的“三下乡”实践之旅。
实践团成员与金溪社区第一书记聂晓平合影。麦哲伦 摄 小分队的第一站即在 “筲箕滩” 话桑麻。 16日晚6时许,分队抵达金溪镇蚕桑科技服务站,该镇曾有“筲箕滩”之名,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现如今,桑蚕产业成为金溪镇的“金钥匙”。在长春村,村书记刘小梅自豪地介绍:“我们村全力推动桑蚕产业升级,已申请市科技局的两个发展项目,蚕桑文化馆也正在建设中。”同样值得骄傲的是,小分队的校友,西南大学植物病理学2017级研究生傅宇航,现任重庆市蚕业总站的技术专家,他长期驻扎金溪镇,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今年,金溪镇新增桑园面积1400亩,总面积达1900亩,年总收入约126万,逐渐摆脱昔日的困境,走上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但傅宇航进一步指出,“目前桑叶采摘仍主要依靠人工,效率较低,且易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且青年尤其缺乏,我们任重道远”。
金溪社区书记聂晓平、村支书王友凯、重庆市蚕业总站专家傅宇航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蚕棚。麦哲伦 摄 17日清晨,队员们前往蚕桑合作社。“九山半水半分田”,桑叶的采摘及运输是真难啊!酷暑中,工人们只能在凌晨和深夜工作,其他镇采摘桑叶3毛一斤,金溪却要6毛一斤。几小时的采摘体验,让队员们倍感采摘的繁琐与艰辛,于其中,他们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更感受到乡村振兴中青年的时代责任。
实践团成员在蚕桑合作社桑园采摘桑叶。麦哲伦 摄 小分队的第一课是与 金溪社区 55名留守儿童一起完成的。 儿童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金溪社区是典型的“守望社区”,留守儿童之数占全镇总数的四成。在这里,组员们邂逅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选派的驻社区第一书记聂晓平。自下派以来,他利用节假日开设留守儿童公益课堂,通过文化帮扶平台,吸引100多名周边乡镇的留守儿童。18日至21日,小分队与公益课堂取得联系后,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并开展作业辅导、科学实验、声乐教学和手工课,在“火焰掌”和“空气大炮”等教学中,欢声笑语驱散了酷暑的炎热。 20日上午,公益图书捐赠和共享书屋搭建仪式拉开。一本本图书,让孩子们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清爽的很,他们在阅读中开阔了眺望的视野,点燃了梦想的灯塔!
金溪社区书记聂晓平与实践团队长刘嫣然进行图书捐赠交接仪式。麦哲伦 摄 22日上午,聂书记和黔江守望小分队带领孩子们身着志愿者服装,沿着居民点、公路两侧和河道边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保护乡村家园。尽管汗水浸湿衣衫,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劳动者的笑容。守望小分队在心理暗暗发誓,明年,后年,一定还来,直到金溪实现振兴。
实践团成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麦哲伦 摄 小分队最割舍不下的是那些 重症特困 户和 红色老党 员。 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部分,老党员功不可没,贫苦户最让人割舍不下。23日,三下乡守望先锋小分队顶着烈日,探访78岁的退休老书记田兴华、90岁的特困老人龚正江、重度精神病患者王忠菊、肺癌晚期患者龚爱国,以及尿毒症患者曾建。拥有55年党龄的老书记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让人潸然泪下。米、油、牛奶和一些药片到达了最需要的人群中,愿社会的每一份关爱与温情,都能为困境中的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金溪社区驻村书记聂晓平、实践团成员慰问特困户龚正江。麦哲伦 摄
实践团成员探访慰问肺癌晚期村民龚爱国并送上爱心物资。麦哲伦 摄 23日晚,雾霭中的金溪社区升起袅袅炊烟,小分队成员在依依不舍中离去,一路无言,每个人都沉浸在新时代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农业现代化的使命感中。是的,“筲箕滩”有年轻有为的青年在助力乡村发展,留守儿童正在被呵护着,贫困老人也在脱贫攻坚中被关怀。相信,这里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嫣然) |